该矿位于西伯利亚东部地区的一个直径超过100公里的陨石坑内,储量估计超过万亿克拉,能满足全球宝石市场3000年的需求。
科学家们表示,这个被称为“珀匹盖”(Popigai)的陨石坑的历史超过3500万年,它下面的钻石储存量估计是全球其他地区钻石储量之和的10倍。
直到五年之后,这条流言依然余威不减,每当人们需要证明钻石一文不值时,总会以珀匹盖的巨大储量作为依据——“满足全球宝石市场3000年的需求”!
稍有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,陨石冲击带来的巨大压力和高温,的确能将石墨转化成钻石,但是净度、色彩要达到宝石级别,还需要更多复杂条件。
在Popigai陨石坑里的钻石都是小颗粒钻石,直径大多不到10mm,厚度0.5mm~2mm,大部分都是黑灰色,无论是大小还是外观,都不适合做首饰。
苏联解体以后,俄罗斯联邦政府联合地方政府,在前苏联国营钻石开采公司的基础上,共同成立了这家公司,并控制了它绝大多数股份。
奇妙的是,《每日邮报》上这条为了上市预热炒作的新闻,传到中国之后,却被刻意改变了愿意,真的只是翻译的锅吗?
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是,2012年底,某老牌集团TYS,打着和阿尔罗萨公司合作的旗号,开启了某个变相的庞氏骗局项目,这就是臭名昭著的“阿尔罗萨资本盘”。
连“满清皇室遗产”、“一万元解冻被冻结党产”这些骗局都有人上当,更遑论常人并不了解的钻石产业了。
讽刺的是,这则不实新闻不光在“阿尔罗萨资本盘”的线下宣传中被用来背书,又被唱衰钻石的营销号们用来当作重要论据,博人眼球,吸引关注。
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世界就是这样奇妙,俄罗斯的钻石公司,在《每日邮报》上投放的一篇上市预热软文,被中国公司用来为自己的骗局进行造势,直接欺骗了上万人、保守损失金额近亿。
而五年以来,那些专业知识匮乏的意见领袖们,用它间接愚弄了几千万人——加深愚昧和偏见,才是最大的恶。
有人告诉你,美国的毛河光(Ho-Kwang Mao)博士用2000美元成本生长出了一颗钻石,经过GIA专家鉴定为20万美元,却对他采用依然是化学气相沉积法(CVD)避而不谈。
对于合成钻石,GIA早就有一套成熟的鉴定体系,哪怕只有米粒大小,也能通过仪器快速甄选出来。不知道哪位专家,会绕过这套体系,给一颗合成钻石开出高额估价?
合成钻石最大的应用领域,在于点亮更高级别的科技点,毛河光的愿景是用合成钻石代替计算机里的硅片,而它和珠宝行业是完全错开的。
与此类似,如今在科技领域应用的人工红宝石,现在只要2000多块钱一斤,但天然红宝石的价格并没有因此受到冲击,依然很稳定。